9月26日晚,“亲清半月谈”第十九期叙谈活动举行。围绕“推进特种纸产业转型升级”,衢州市委副书记、市长徐张艳与8位企业代表、行业专家代表一起,聚焦抓优势、强特色、促创新,深入了解掌握衢州市特种纸产业重点民营企业发展情况,认真倾听产业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,以进一步找准链式集群提升的关键点和着力点,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。市领导张朝雄,龙游县委副书记、县长李芝伟等参加。
仙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,衢商总会会长王敏良:“特种纸是我市六大标志性产业链之一。企业在这么多年发展过程中,我深刻感受到衢州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特种纸企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,衢州的营商环境真的是非常不错。”王敏良希望政府可以在提高资源配置、降低原材料纸浆成本等方面给予更多有关优惠政策。
五洲特种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海峡:五洲特纸是国内最大的格拉辛纸和描图纸生产企业之一。张海峡表示,当前企业面临纸浆等原材料成本上涨问题,五洲特纸将从优化产品、提升创新研发能力来提高产品竞争力。他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新厂区的用电给予相应政策支持。
浙江恒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文龙提出,造纸企业生产线24小时运转,对电、天然气、蒸汽有较高需求,受价格变化影响较大,希望能够实现区域内资源整合共享,加强产业链协同。同时,他认为在当前发展形势下,造纸企业应注重新产品开发,走差异化竞争路线,形成良性竞争格局。
华邦古楼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楼钱:“企业在衢州发展六年多时间,我切身体会到衢州政府对我们企业的支持,不管是出台的政策还是相关部门办事的效率,都为我们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。”楼钱分别从要素保障、融资政策、创新发展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。他认为,除了传统的水、电、气等生产要素保障外,也要做好人力资源保障,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入造纸行业。造纸行业前期投入大,而金融政策阶段性变化较大,希望能够出台可持续的区域性融资政策。衢州特种纸产业生态已经建立起来,接下来应加大研发投入、引进专业团队,争取孵化一批下游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以完善、延伸产业链。
浙江特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,龙游县工商联主席徐伟:“得益于衢州完善的产业链配套,企业目前发展得很好,产品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。今天跟市长面对面交谈后,我对企业发展更有信心了。”特美新材主要生产研发烟用包装材料,产品以外销为主,主要销往中东、非洲、北美等地。徐伟表示,希望通过企业提高薪酬待遇,政府出台荣誉激励、专业领域人才政策等方式来合力提升员工对造纸行业的认同感、归属感。
浙江邦成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戚文萍:“亲清半月谈活动,真是亲切又亲民。能够参加今晚的叙谈,让我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对特种纸行业的关注和关心!”邦成化工主要从事造纸助剂等化工产品的研发和销售。“我们是产业链的受益者,下步将会通过新增机械设备、提升研发能力、改造现有厂房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竞争力”,戚文萍表示。
开化纸技艺传承人黄宏健:开化纸是明清名贵的御用纸张,《四库全书》、《钦定古今图书集成》等古籍用的都是可久藏的开化榜纸。2008年,开化纸制作技艺入选浙江省非遗项目。为更好地探索推进开化纸创新发展及成果应用,黄宏健先后推动成立开化纸传统技艺研究中心、杨玉良院士工作站,研制的修复用纸、典籍用纸等先后得到国家图书馆、富联艺术研究院等单位采用和认可。“开化纸价格是宣纸的十倍,但目前量产存在困难。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融合,让开化纸产业走得更远,还希望政府可以给予更多政策支持”,黄宏健表示。
富联制浆造纸研究院总工程师、衢州分院院长刘文:“这是我近期第三次来衢州参加特种纸产业链发展的相关活动了,市委市政府对特种纸产业发展是真的重视。衢州在产业链布局打造、营商环境优化方面都做得非常好。”刘文认为,从造纸产业来看浙江对全国有引领效应,衢州可以在降低纸浆成本、优化能源结构、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。他表示,特种纸产业“以纸代塑”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,符合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,希望衢州在产业发展规划、降低生产成本、延链补链强链等方面继续发力。
各位代表发言时,徐张艳认真聆听、仔细记录,不时与大家交流互动,对企业提出的具体诉求予以积极回应。她说,衢州造纸历史悠久,特种纸产业基础扎实,作为主导产业之一,未来发展有底气、有优势。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,积极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,深入研究分析衢州市特种纸产业链条还比较短、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等薄弱环节,加强产业创新,全力延链补链强链,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努力打造富联特种纸产业“第一城”。
衢州市委副书记、市长徐张艳强调,要着力增强产业链韧性,加大特种纸产业招商力度,加快纸浆交易中心等项目落地,突破上游、做强中游、拓展下游。要致力发展总部经济,通过构建全产业链服务体系,降低生产成本、支持企业上市,鼓励抱团发展、壮大产业梯队,逐步形成总部集群效应。要大力推动产业创新,更好发挥富联制浆造纸研究院衢州分院、造纸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创新平台作用,围绕企业需求组织“卡脖子”技术攻关,联合引育高端技术人才,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,全方位提升市场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。